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晋中市玉米高粱小麦大豆高产模式下的土壤创建

来源:晋中学院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2-2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土壤是一切作物生长的根本,土壤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。近年来,由于大田农业单纯追求产出利益,农民轻投入、重产出,导致农业生产中的农田土壤质量持续降低,主

土壤是一切作物生长的根本,土壤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。近年来,由于大田农业单纯追求产出利益,农民轻投入、重产出,导致农业生产中的农田土壤质量持续降低,主要表现在农民缺乏科学合理的土壤耕作制度作指导。山西省晋中两年三熟区大田作物种植多采用“烧秸秆-旋耕-播种”和“秸秆粉碎还田-旋耕播种一体化”的耕种方式,使得大面积的耕地存在耕层变浅、犁底层上升、土壤理化性状变差、保水保肥能力降低等一系列土壤生产能力降低的问题,严重阻碍粮食作物产量潜力的正常发挥。因此,如何建立适合农民生产需要的土壤耕作制度,达到改善土壤结构、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、实现土壤持续高产稳产的目标,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。

良好的农田耕层结构可以协调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状况,为作物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[1];而适宜的耕作措施可以建立良好的农田耕层结构,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。土壤轮耕技术通过对翻耕、深松与免耕等土壤耕作措施的有机组合,可以扬长避短、有效改善土壤孔隙度和容重等重要理化性状,调节土壤肥力,克服单一耕作方式带来的不利影响,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农田生产技术[2]。通过对土壤耕作、秸秆粉碎还田、增施畜禽粪肥等技术相结合,研究出“高粱-小麦-大豆”的轮作模式,可以显著提高耕层深度达23.65 cm,同时,0~20 cm 土壤的有机质、全氮、碱解氮、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提高。研究结果证明,在生土农田上结合深耕、有机无机配施,种植高粱、大豆等先锋作物可以达到快速培肥土壤的效果。

1 材料与方法

1.1 试验地概况

试验于2018—2019 年进行,试验地设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基地,该地区属于二年三熟区,平均日照时数2 662 h,年均气温10.1 ℃,极端最低气温-21.2 ℃,极端高温37 ℃,>0 ℃积温3 990 ℃;无霜期158 d;年均降水量395.8 mm,降水变率27%,6—9 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的71%~75%;试验地为石灰性褐土,质地中壤,pH 值为6.9。

1.2 供试材料

供试大豆品种为晋豆19,高粱品种为晋杂12 号,玉米品种为鑫丰盛966 号,小麦品种为山农129 号。

1.3 试验设计

于2018 年4 月26 日播种第一茬作物玉米,5 月13 日播种第一茬作物高粱,撒施腐熟有机肥(牛粪)4 m3/667 m2,随播种条施硝酸磷复合肥600 kg/hm2,种植高粱密度120 000 株/hm2、玉米密度67 500 株/hm2。9 月10 日收获第一茬作物,进行全田秸秆还田(玉米秸秆还田量为637.03 kg/667 m2,高粱秸秆还田量为1 097.94 kg/667 m2),分别撒施腐熟有机肥(牛粪)4 m3/667 m2,再进行分区深耕30 cm 和旋耕15 cm 作业,10 月8 日播种小麦,随播种条施硝酸磷复合肥600 kg/hm2,小麦播量300 kg/hm2。6 月2 日收获小麦后,小麦秸秆全部粉碎还田,深耕20~30 cm。于6 月10 日复播大豆,10 月10 日收获测产。

1.4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

在小麦播种前、大豆复播前和大豆收获后,分别在每个试验处理区采集0~20 cm 土样,每处理采集3 个样品,分别装袋并作标记,带回室内分析其土壤有机质、全氮、碱解氮、速效磷和速效钾。同时在等距离采样点附近采集3 m2小麦样品(地上部),每处理采集10 个样方,分析小麦的产量。种植大豆的试验处理,与小麦的采集方法相同。

有机质采用H2SO4-K2Cr2O7外加热法测定[3],土壤全氮采用开氏定氮法测定[4],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[5-6],速效磷采用碳酸氢钠浸提-钼锑抗比色法测定[7-8],速效钾采用醋酸铵浸提-火焰光度法测定[9-10]。

2 结果与分析

2.1 不同耕作轮作模式对生土农田耕层的影响

不同耕作轮作模式对生土农田土壤耕层深度的影响见图1。图1 显示:第一茬玉米、高粱收获后深耕和旋耕处理均较农民习惯耕层深度小,分别为20.5 cm和15.0 cm,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,这与生土农田耕层质地坚硬有关,也与实际田间操作相符,导致犁深达不到设计深度;第二茬小麦收获后深耕和旋耕处理均较农民习惯耕层深度大,设计深耕深度为30 cm,旋耕深度为20 cm,田间调查深耕后耕层深度可达23.65 cm,旋耕后耕层深度可达16.35 cm。

图1 不同耕作轮作模式生土农田耕层深度的影响

2.2 不同耕作轮作模式对生土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

(1)有机质:不同耕作轮作模式对生土农田0~20 cm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见图2。图2 显示:有机质的变化趋势与全氮的变化趋势一致。“玉米-小麦-大豆”模式和“高粱-小麦-大豆”模式均高于CK,0~20 cm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3.45%和14.30%。

文章来源:《晋中学院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jzxyxb.cn/qikandaodu/2021/0222/443.html



上一篇:以三个精准助推全域旅游发展浅谈晋中营地将研
下一篇:世纪前期晋商私家藏书流散研究以晋中商人为中

晋中学院学报投稿 | 晋中学院学报编辑部| 晋中学院学报版面费 | 晋中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| 晋中学院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晋中学院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